東吳企管五十・深耕台灣基石 *
『東吳企管系友 陳徵輝 資深副總裁』
東吳企管第二屆傑出系友
【經歷】
蘇格蘭皇家顧資銀行香港分行 資深副總裁
美國通運銀行台北分行 副總裁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兼任講師
------------
各位老師、各位校友大家好
我是陳徵輝,東吳企管系63年畢業的校友
也是東吳企管系第三屆的畢業生
當我進到東吳的時候
其實我是有點不甘心的
我在新竹中學的時候,在整個班上還是前三名的同學
所以我進來了以後,我就抱了一個心態
就是「扎根基礎」
唸完東吳之後,服完兵役去美國
念了兩個碩士回來
我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在美國算是差不多前二十名的大學
我就在那邊唸了一個MBA
然後又拿了一個碩士(Master of Science)
到了唸碩士的時候
我抱持的是這樣一個態度就是要強化我的專業
同時我是在國外
因為你看的多嘛、接觸的多嘛
這就是會讓你的視野比較開闊
我在2001年-2004年又趕時髦的去唸了一個EMBA財金所
它主要是擴展你的人際關係
同時可以給我很多事業上的夥伴關係
整個求學的過程當中,有這麼樣的三個階段
給我是很大的幫助
很多人都說那你為什麼不留在美國做事
我覺得把我在美國所看到的東西帶回台灣來
也許對我未來的整個發展會更好
那個時候對於剛回來的MBA,他們是非常喜歡的
因為外商銀行都需要有英文能力的,要寫報告、開會等等
我在南山人壽是投資部經理,我進到美國運通銀行的職位是
訓練員,Management Trainee
我覺得這一步是對的
我進去這個位置就是要培養你成為一個做授信放款的主要行員
放款必須先了解風險
所以一定開始的時候都是先寫授信報告
我記得寫了台灣公司的報告不下三百家
所以我會對很多公司的產業為什麼那麼了解
其實那給我的訓練是很重要的
外商銀行給你很大的壓力,但是他也給你很多的訓練
很多的待遇
承擔你的責任嘛,但是你必須要有付出
這二十年來,台灣的金融環境是很大的變化
尤其在外商銀行,你只要跳一個銀行
可能職位就上升一層,薪水就加個兩三萬、三五萬
我都沒有動
2001年我離開的時候
其實也累積了一點我自己的信用(Credit)
所以很多的獵人公司來找
這麼穩定(Stable)的一個人要離開銀行了
有這麼多的經驗,這是真正很好的機會
到了2001年的五月
我就到了香港,去了一家蘇格蘭皇家顧資銀行做私人銀行的業務
簡單來講就是有錢的人海外資產的安排
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幫助客人
我們有在企業金融這個方面的歷練
知道客戶從自己本業賺到的錢不容易
我們基本上要替他們注意安全、保值、稅的考慮,注意一些傳承的規劃
所以這就是整套的一個財務安排
三十二年的經歷,可以說是我整個工作的縮影
我就是在這兩家外商銀行做事
我現在退休了
但是對外的除了我有做一些顧問的工作
我會到香港替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兩個中國很大的銀行
給他們上培訓課
這就是人家了解你工作的經歷,讓你有一些機會可以去替他們上課
做事的時候你要跟很多的人互動
語言很重要
溝通、表達嘛,然後你要跟別人互動的時候
你的態度,你是不是合群,你是不是團隊(team)裡面很重要的一個player
外國老闆他幾乎每一個禮拜都跟你做一些review
你要保持一個很正確的心態
你必須要按部就班的
必須要隨時能夠掌控這樣子的經濟環境
然後跟客戶保持很密切的關係
你等於是站在銀行跟客戶的中間,你不能偏袒客戶也不能偏袒銀行
必須要了解銀行跟客戶是一個長遠的關係
他這麼多銀行,他為什麼要跟你在一起
你越了解,你就知道他想要什麼
無形之中是不是也替銀行創造很多生意的機會
這是一個循環的、互相的關係
我回來東吳教課
一教就教了三十年,也沒有間斷
早期的時候,因為我白天不可能來上課就只好教晚上
到後來到香港做事我還每個禮拜都會在週末回來上課
回來教書真的就是要回饋我的母校
因為我就是希望我這種碩士的背景的專業知識
在工作上的經驗
想要來跟同學們來分享
我教過的課程主要的是銀行理論跟實務為主
但是我也交過很多跟財務相關
這三十幾年來,我看過了這麼多的學生
學生的變化、或者是反應跟回饋超乎我的想像
我覺得這是環境造成的變化非常非常的大
我最大的體認就是
在大學這個階段就是要扎根
所以我一直強調應該要以很基礎的課程為主
根扎好,你將來要做什麼發展就很容易
把態度能夠培養起來
視野能夠看遠一點
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我覺得五十年真的不容易,對不對
所以如果說要問我對東吳五十年的祝福
我覺得就大概八個字
「順應趨勢,積極求變」
順應這個趨勢,然後積極能夠做一些改變
東吳企管 We are family
榮耀五十 再創巔峰